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地瓜机器人王丛:苹果、特斯拉的人形很多零部件用的国产,但“大脑”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0%

出品|搜狐科技作者|周锦童编辑|杨锦3月28日-30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京举行。会上,地瓜机器人CEO王丛从行业趋势、企业战略以及痛点破解三方面谈及了目前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编辑|杨锦

3月28日-30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京举行。会上,地瓜机器人CEO王丛从行业趋势、企业战略以及痛点破解三方面谈及了目前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

他称当前具身智能发展与2015年自动驾驶初期高度相似,从学术驱动、资本涌入到创业者的涌现,但等技术真正落地却用了十年的时间。

在王丛看来,具身智能是下一个十年。

“汽车可能就是机器人的第一个母形态,它就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智能驾驶中的摄像头、雷达、芯片、算法与机器人底层架构相通。”

他还谈到,智能驾驶从原来的2D到3D再到端到端,现在的自动驾驶都是通过VLA大模型融合的大算法,机器人也一样,也是走这样一条路。“所以说机器人一定是汽车之后的下一个形态,它会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各种供应链、人才红利。”

谈及目前机器人行业现状,王丛认为机器人需要适配不同行业的生产效率,注定会呈现多样化的品类,单一形态无法通吃市场。

“未来机器人一定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的品类。”王丛如是说。

王丛表示,未来机器人企业将高度分散,统计行业规模困难,一定要有一个能够做好基础底座、做好芯片硬件、做好上游传感器、做好软件的infrastructure的公司出来,否则这个行业没办法快速发展,而地瓜机器人的定位就是产业的“底座提供者”。

此外,王丛也谈到了目前行业的核心痛点。比如本体没有标准、成本居高不下、数据难采、训练成本高、缺乏专用的开发工具,企业重复造轮子等等。

他认为应该利用中国得天独厚的供应链制造优势,解决硬件成本高的问题。此外还要做一个能够符合机器人市场专用的处理器、专用的AI芯片,能够符合机器人市场专用软件的底层工具。

展开全文

王丛称目前很多关节、力矩、电机在国内供应链替代上做的都已经非常好了,苹果的人形,特斯拉的人形,Figure的人形,很多零部件就是采购国内的供应商,做的非常非常好,物美价廉,质量又好。

“但从智能大脑芯片、大算力芯片,以及一些视觉传感器上,目前国产化率相对来说还不高,这也是现在中国具身行业应该更加发力的一点。”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机器人”,这是王丛也是地瓜机器人的愿景。

演讲部分内容(经编辑整理)

刚才我在网上搜了百人会的历史,首届百人会是在2015年,在具身智能市场上一直有这样一个共识,整个机器人产业很像十年前2015年的自动驾驶,有几点很像:

2015年的自动驾驶基本是学术界早期有很多Paper,很多学者、海外教授回国开始创业,资本开始涌入,具身智能现在看也是这样。

我们从2015年开始做自动驾驶,到2025年,昨天我听很多自动驾驶专家的分享,都说自动驾驶可能到今年才是下半程,城市智驾才能真正被老百姓用到,整个经历了十年时间。

首先非常感谢组委会,具身智能可能是下一个十年了,在2025年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希望大家一起把这个平台做起来,迎接下一个机器人的十年。

刚才几位专家都讲过,从汽车到飞行汽车到机器人到eVTOL到智能船,我们也有相同的看法,我做了很多年IoT行业,最早是手机为母生态,慢慢延展到很多IoT的生态,和现在从汽车母生态延展到机器人生态非常像。

怎么个像法?原来手机时代大家一看就知道,摄像头、屏幕、声音、应用,扩展到IoT时代,基本上IoT时代的产品形态都类似,摄像头、屏幕、音箱、智能操控,手机行业把各种IoT的人才,安卓的操作系统、供应链都积累到了一定的成熟地步,大家看到IoT市场发展非常快。

汽车也是这样,地瓜是地平线的一家子公司,从地平线成立伊始我们就说,汽车可能就是机器人的第一个母形态,它就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

过去一两年我们还看到了机器人的一些算法、技术还有些差别,去年又开始融合在一起了,前几天大家如果看英伟达的GTC大会,有很多智能驾驶的算法,过去智能驾驶从原来的2D到3D到端到端,现在的自动驾驶都是通过VLA大模型融合一个大算法。

现在机器人也一样,也是走这样一条路。所以说机器人一定是汽车之后的下一个形态,它会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各种供应链、人才红利。

现在说说机器人面临的现状,我们做机器人行业很多年了,机器人行业现在有很多问题,首先大家谈机器人这件事情,我们想象十年后、二十年后机器人的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一定是像科幻电影里一样是五花八门的形态,从第一性原理、从进化论的角度想,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生物,有长颈鹿吃叶子,长了这么奇葩的形态。

机器人为了满足各行各业不同的生产效率,它注定会有不同的形态,注定不会是单一的人形,能通吃所有场景,不可能,如果是单一的人形,涉及很多行业应用时它的生产效率一定是极低的,未来机器人一定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的品类。

如果是五花八门的形态,大家可以想一想,会有多少机器人的公司?各行各业都会有,每个赛道、每个形态可能都有十家、二十家、三十家企业,这样一个分散的市场怎样把产业好好集中起来?大家去搜一搜研报,甚至连机器人的生产值到底有多少,说法都不一样,因为很难统计,各家说法都不一样。

未来有这么多机器人,我们到底怎么做?如果要把这么多家机器人公司都服务好,我们相信一定要有一个能够做好基础底座、做好芯片硬件、做好上游传感器、做好软件的infrastructure的公司出来,否则这个行业没办法快速发展。

也是因为现在这个情况,整个本体没有标准,成本居高不下,数据难采,训练成本高,没有什么专用的开发工具,所有家都在重复造轮子,其实这是现在整个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很大的问题,但相对来说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大家都说硬件成本高,但以中国供应链的制造能力,我相信这个问题在未来三四年,甚至可能都不用三四年就会被解决。

更多需要被解决的是什么?中国做零部件、电机、本体的公司已经非常多了,相信凭着这些公司的努力,供应链马上会被打下来。但与此同时,做一个能够符合机器人市场专用的处理器、专用的AI芯片,能符合机器人市场专用软件的底层工具,这样的公司其实还很少,所以地瓜机器人想把这件事做好。

说一些行业的事情,刚才说未来一定不仅仅是人形的形态,现在技术原型相对来讲是收敛的,但技术细节还是蛮发散的,无论是快慢系统还是VLA都在学术早期,我们也把很多算法搭载到芯片上,让大家更容易做出来机器人,所以我们有个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机器人。过去两三年大家才能做出来,是不是一年就能搞定,这样机器人时代才能更快速地发展。

我们拆解了人形机器人大概的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关节、力矩、电机在国内供应链替代上大家做的都已经非常好了,大家去圈子里问问,苹果的人形,特斯拉的人形,Figure的人形,很多零部件就是采购国内的供应商,做的非常非常好,真的是物美价廉,质量又好。但从智能大脑芯片、大算力芯片,以及一些视觉传感器上,目前国产化率相对来说还不高,这也是现在在中国具身行业应该更加发力的一点。

整个具身行业我觉得才刚刚开始,这个行业现在有很多问题,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各家的本体各个形态,采集出来的数据只能自己用,没有标准,没法共享,包括里面的软件、工具也是,都想共享,都说开源,但其实开源不了,本质的原因其实是没有标准,我们希望和主办方一起努力,未来试图把整个机器人产业联盟、机器人行业标准做出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各家公司重复造轮子的成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5c7n2.lcvt.cn/2124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