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的核武器发射流程中,总统、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构成了“铁三角”决策层。这三人各司其职,缺一不可。总统是按下启动键的第一人,负责下达核打击指令;
接着国防部长从五个保险柜中取出密封密码信,核对总统指令的真实性;如果无误的话,总参谋长将与总统共同启动核公文包,完成最终发射确认。
这套流程看似繁琐,实则暗藏智慧——若三人中有一人反对,核弹就无法发射。这既防止了独裁者滥用核武,也避免了因某个人情绪失控而引发末日危机。
以俄罗斯为例,核打击并非“一键发射”那么简单,而是充满仪式感的“死亡芭蕾”。总统通过加密通讯向战略导弹部队下达指令,触发全国核警报;指挥部从五个保险柜取出五封密封信,逐级核对密码,确认指令合法;
总统、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三人同时输入各自掌握的密码段,合成完整发射指令;一旦确认无误,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导弹将从发射井或核潜艇破空而出,30分钟内即可抵达全球任意目标。
整个过程最快仅需15分钟,但每一步都需三人同步操作,堪称“史上最贵的联名签名”。
目前全球约1.2万枚核弹头中,美俄两国占了90%以上(俄罗斯5580枚,美国5074枚)。这些核弹的当量普遍是广岛原子弹的数百倍,若全部发射,足以让地球文明重启几十次。
但正是这种“相互确保毁灭”的恐怖平衡,让两国始终克制,比如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美苏差点因古巴部署导弹引发核战,最后关头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各退一步,避免末日降临;
即便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多次暗示可能动用核武,但始终未越雷池一步。
1945年,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的两枚原子弹,瞬间抹平两座城市,造成30多万人死亡,幸存者终身遭受辐射折磨。而现代核弹的破坏力更令人胆寒,一枚百万吨级氢弹可摧毁一座超大城市,火球温度超太阳表面,冲击波横扫数十公里;
大规模核爆扬起的尘埃将遮蔽阳光,全球气温骤降,农作物绝收,幸存者面临大饥荒;而且核污染持续数百年,癌症、畸形儿激增,土地寸草不生。所以,核战爆发,就是没有被当场炸死,过后也会生不如死。
尽管流程上三人即可启动核战,但现实中的阻碍远比想象中多,决策者也是凡人,没人愿背负“灭世罪人”的骂名;而核武器配备多道电子锁,防误触系统确保意外发射概率低于0.01%;《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虽非万能,但让194国承诺不扩散核技术。
更重要的是,人类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广岛的废墟和切尔诺贝利的鬼城,时刻提醒我们核能的双刃剑本质。可见,核按钮的三人决策机制,是明智的,最危险的武器,永远需要最谨慎的守护。